曲阜市关工委聚焦发挥“五老”优势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引导“五老”围绕乡村振兴“增肌”、“塑形”、“强体”,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银发力量。
着力选育银龄人才 在“增肌”上出实招 系统选人,细化特长领域。依托全市各级关工委组织,对全市“五老”特长优势和发挥作用进行调研梳理,细化为农业技术、产业经济、农机维护、教育辅导、卫生医疗、文化艺术等14个领域,吸纳135名“五老”专家组成乡村振兴人才库。培训蓄能,发挥典型效应。结合乡村振兴银龄人才兴趣、需求和特长,设计培训课程,安排各种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举办骨干人员座谈交流会,帮助老同志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倾力搭建平台载体 在“塑形”上用实劲 开展“老干部+第一书记”行动。老干部发挥村情通、威望高、经验足、技能强等优势,牵手“第一书记”,协助驻村干部实行一村一策,制定发展规划,推动养殖、农机等专业合作社组织成立。实施“青蓝相继·老带新”结对帮带行动。以“老专家+农技干部+致富带头人+基层青年人才”形式,组建4支导师团,相继举办导师聘任仪式12场,签订结对协议书,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精准结成导师帮带对子。目前,全市已有60余名“五老”与110多名青年人才成功结对。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继鹏、尼山镇“五老”许福鹏等一批骨干,成为备受青年人追捧的“老师傅”。深化“我为乡村发展献良策”行动。分批组织银发人才到乡村重点项目、特色产业参观考察,结合调研情况,征集老同志关于农旅融合、项目建设、村庄规划、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等60余条“金点子”。 聚力赋能乡村振兴 在“强体”上谋实效 围绕关爱青少年,老教师关爱团58名“五老”志愿者被乡村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与23个学校进行对接,在诗词、书画、才艺辅导、劳动实践等多方面,发挥“传帮带”作用。围绕产业振兴,组织老专家、“五老农业工作室”聚焦中药材、食用菌、青梨等特色产业,向农民宣传推广种植、手把手指导管护技术。助农老专家团深入防山镇纪庄村梨园,指导引进山农酥、翠玉、新绮红等新品种,流转百亩林地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延伸“青梨”链条,开发出梨膏等衍生品,实现“以梨为媒”助农增收。围绕人才振兴,组织“五老”开展技术咨询、科技讲座、技能服务等惠农活动40余次,为乡村输送技术,培养人才。围绕文化振兴,组织“五老”艺术团、“儒乡桑榆红”宣讲团等通过文艺演出、文化宣讲、专题讲座助力乡村文明、家风家教、文化传承,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围绕生态振兴,引导“五老”开展“随手捡”、“最美家乡幸福曲阜”摄影展等活动,为家乡生态建设添砖加瓦。围绕组织振兴,发动德高望重、组织经验丰富的“五老”担任镇街“党务指导员”,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与基层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曲阜市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