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泗水县关工委按照“哪里有党组织、有老同志和青少年,哪里就要建立关工委组织”的要求,坚持党建带关建,推动各级关工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措施,努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关工委组织网络,以更高定位、更高标准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一 党建引领,推动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走深走实 坚持党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如何准确把握新时代县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全县各级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县委常委会多次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办公场所、人员、经费等重大问题。 加强班子建设。全县各级关工委按照“新老交替、有进有出、进出有序”的原则,及时调整充实基层关工委领导班子,优化班子结构。目前,县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已扩充到19名,各镇(街道)关工委主任由党(工)委副书记兼任,村(社区)关工委主任由党组织书记或村(社区)主任兼任,学校关工委主任由校长或党组织书记兼任,企业关工委主任由企业法人代表或党组织书记兼任。全县各级关工委广泛吸收热衷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干部、老党员等“五老”兼任关工委副主任。 强化示范引领。今年5月,县关工委在泉林镇召开争创“五好”基层关工委现场会,观摩学习先进基层关工委活动场所建设情况,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的实施方案》。各镇(街道)关工委对标先进,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别制定争创“五好”基层关工委工作方案,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先进带后进,后进变先进”的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浓厚氛围。 二 固本夯基,确保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见行见效 深化督导检查。县关工委班子成员每年多次深入镇(街道)、县直部门、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关工委开展调研指导,听取工作汇报,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同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针对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县范围内做好推广推介工作。 整合优势资源。牢固树立“大关工”理念,着力构建部门联动、横向沟通、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在镇(街道)、村(社区),以“微爱妈妈”活动为主要特色,积极吸纳中小学优秀教师加入“微爱妈妈”队伍,辅导孩子学业,传授学习方法;在部门、学校,联合政法、法院、教体等八部门开展第五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警察进校园”“案例警示进校园”等系列活动。 壮大“五老”队伍。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联合县老年大学、县华龄志愿者协会,充分发动各级各部门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等老同志加入“五老”志愿者队伍当中,引导广大“五老”退休不褪色,充分发挥老同志余热,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注入“银色”力量。目前,全县“五老”志愿者数量已发展到1000余名。 三 守正创新,争做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典范 积极对上争取。县关工委及时向上级关工委推荐在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激励先进,提高基层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志愿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今年,县关工委还将聘任100名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五老”为金牌“五老”志愿者。 加强阵地建设。本着“党组织工作平台设在哪里,关工委服务青少年的工作平台就建到哪里”的工作原则,分期分批在社区、科技文化中心、居民调解室等场地,创新打造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宣讲为特点的张英杰五老工作室、擅长组织老少书画联谊的“陈兴玉五老工作室”等10处为青少年提供精准关爱服务的“五老”志愿者工作室,坚持塑造品牌,拓宽宣传渠道,不断推进全县“五老”工作室建设规范化、标准化。 打造助学品牌。近年来,县关工委着力打造“爱心助学”关爱大学新生工作品牌,联合县总工会、县教体局、县民政局等12个部门团体连续举办了两届“情系困难学子•助力圆梦大学”爱心资助活动,累计筹资130余万元,为全县400余名困难学子解了燃眉之急。今年,泗水县关工委创新工作思路,在帮助困难学生的同时,激励先进,为部分优秀学生发放奖学金。同时,改变以往协调县内企业的工作思路,主动对接在外泗水商会,统筹社会资源,积极推动“爱心助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泗水县关工委)